近日,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发布报告指出,东南亚的犯罪网络正滥用即时通信应用Telegram,进行个人资料买卖、网络犯罪工具交易以及非法业务广告等活动。
失窃数据公开买卖
报告显示,黑客通过入侵获取的信用卡资料、密码、浏览器历史记录等个人数据,被公然在Telegram上出售。这些数据成为网络犯罪的重要资源,进一步加剧了东南亚地区的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犯罪工具泛滥
Telegram平台上还充斥着各种用于网络犯罪的工具,包括深伪软件(Deepfake)、数据窃取恶意软件等。此外,一些用户甚至在平台上打广告,提供以加密货币洗钱的服务。报告引用一则中文广告称:“我们每天转移从海外窃取的300万泰达币(约391万新元)。”
犯罪网络转向Telegram
报告指出,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地下数据市场正逐渐转向Telegram,服务供应商将目标对准了东南亚的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UNODC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副代表霍夫曼表示:“Telegram为犯罪分子创造了一个简单的环境,消费者的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被用于诈骗或其他犯罪活动。”
Telegram的争议与回应
今年8月,Telegram首席执行官杜罗夫在巴黎被捕,被指控允许平台进行儿童色情、贩毒和欺诈交易等犯罪活动。杜罗夫目前已获保释,并表示将向法国当局移交用户IP地址和电话号码,同时删除一些被滥用于非法活动的功能。Telegram在全球拥有约10亿用户。
犯罪集团的“创新”
报告强调,东南亚犯罪集团通过巨额利润驱动,不断进行“创新”,将恶意软件、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深伪技术等融入日常运营中。UNODC已确定10多家深伪软件服务供应商,专门为东南亚的网络欺诈犯罪集团提供服务。
总结
随着网络犯罪的日益猖獗,Telegram等平台成为犯罪分子的温床。联合国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打击网络犯罪,保护用户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