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胡申马后裔在聚餐会上大合照。
这是一个中国回族家庭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的故事。百年来,这个来自海南的回族家庭在大马本土已经开支散叶至第七代,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和文化,也成为了大马公民;不过,他们始终保留自己的根,甚至希望世世代代都延用祖先的姓——马。
故事的主人翁,是在1920年从中国海南到马来西亚讨生活的胡申马(Hussin MaKwantung),百年前从海南远渡重洋,在槟城上岸,然后又辗转来到了邦洛岛和太平,一代又一代人在此落地生根,融入了这里的社会,迄今子孙后代已有超过2000人。
“胡申马”家族长老与出席者合照,后排左起陈世策,刘宝军,阿兹敏及林秋雅;右起是马燕图及马清醒。
其中400名的海南岛回族“胡申马”的后裔,本月11日相约齐聚在太平,出席开创家族历史先河的家庭聚餐会,除敦睦宗谊及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外,更重要的是让后代不要忘了他们的文化和根。
胡申马家族大聚会的横幅中,有中文的“马”字。
多不谙中文 仍穿唐装出席
出席聚餐会的一些年长者,大部分不谙中文,但仍穿上了唐装及印有“马”字的T恤,以彰显他们对中华文化及习俗的缅怀,并努力让这些传统承传下去。
由于出席人数众多,主办单位也以不同颜色的服装来辨别辈份,也让后辈向长辈请安及互相认识,达到加强家族成员联系的目的。
受邀到场观礼的嘉宾们有马来西亚海南联合会总会长拿督林秋雅、研究马来社群三亚人后裔的学者刘宝军、太平华人文化协会会长马燕图、太平华人文化协会前会长马清醒、前总警长丹斯里依斯迈、太平海南会馆理事长陈世策等。
聚会的主要召集人阿兹敏(65岁)受访时表示,胡申马是家族的第二代,在1920年前从由海南岛漂洋过海来到这里,首先落足槟城,过后曾到邦咯岛,并在峇登定居,因此太平也是胡申马的故乡之一;而这次的家庭大聚会选择在太平举行,借此缅怀便显得意义深长。
他表示,祖辈胡申马育有四男三女,儿孙至今已迈入第七代,目前尚存有一位属于第三代的女性后裔宋墨(86岁),因年迈而无法到来参与。参与聚会的家庭成员除来自大马各地外,也包括新加坡的族人。
胡申马后裔仍保存着的旅行证明书。
胡申马家族首次大聚会
“此次是胡申马家族的首次大聚会,前后花费了约半年的时间筹备,而为了加强胡申马后代的联系及促进情谊,我们计划今后将每2年举办一次类似的家庭大聚会。”
胡申马第四代的阿兹敏说,根据从长辈们的口中获知,农夫出生的胡申马来自中国海南岛,当年为了开拓更好的生活,特从海南岛飘洋过海南来,从此在大马落地生根。
他强调,这次举办家庭大聚会,旨在加强胡申马后裔的联系,避免家属成员断联,更重要的是要让家庭成员互相认识,如大马前首相敦阿都拉,也与他们有亲属关系。
他说,家族成员在了解到本身都有华裔的血统后,今后在办各种喜事庆典时,都会鼓励他们穿插华裔的习俗进行。
他表示,该家族成员虽然大部分不谙中文,但为了保留海南马氏家族的根及传统文化,新生代或许可考虑在名字后加上“马”姓,以便知道祖先是来自中国的海南。
阿兹敏:新生代可以考虑在名字后加上马姓。
祖先来自海南三亚
他指出,胡申马家族在大马百年来已逐渐被同化,虽没有再延用“马”姓,但大部分族人仍清楚了解本身的相先,是来自海南岛的三亚,没有忘记他们的“根”。
对于胡申马家族在历经百年后,仍能齐聚联谊,林秋雅表示非常感动。
林秋雅:助胡申马后裔海南探亲
“今次我们虽然是首次见面,但感觉特别的亲切,并将尽力协助安排胡申马的后裔到海南探亲访友,回味祖先的故乡风情。”
她表示,本身在邦咯岛曾接触过的海南人后裔,他们中还有人会讲海南话,在墓地里还看到华人的姓氏,一些还留着祖先以前跟海南岛亲人来往的书信。
林秋雅指出,目前大马共有约50万海南乡亲,并阐述于2005年中马建交30周年,她曾以槟城海南会馆主席的身份主办一系列庆典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之一的是安排和帮助海南省三亚回辉村、回新村十六位穆斯林省亲团来马探亲,显示中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
研究马来社群三亚人后裔的学者刘宝军认为,马姓后裔的祖先于百年前从三亚南来,至今这个家族已有多达逾1400名家庭成员,当中有一些名人如八打灵再也前市长拿督特美兹、歌唱家,而前总警长丹斯里依斯迈的夫人也是这个家族第四代的后裔。
他强调,这些新的发现对于研究海南移民历史,马来人社会与华人社会的和睦相处精神,多元文明交流沟通,马来西亚与海南岛的关系都拥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胡申马后裔分别穿著马来传统服饰及唐装出席,左三是刘宝军。
刘宝军:有些人仍保留“马”姓氏
他说,三亚人后裔多居住在马来半岛东北部的槟城、邦咯岛和太平,而至少有5个路牌和一个车站,是用这些后裔的先辈取名,有些家庭还保存祖先来南洋的老护照、入境卡、与海南亲戚来往的信件,是研究海南岛人各族移民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有者还有亲戚在三亚。
他表示,大马的三亚人后裔则多数已进入第四至第五代,而第三代者包括大马前首相敦阿都拉,而令人感到雀跃的是近百年来,当中有一些人还保留华人的姓氏“马”的称呼。
他说,从这个家族历史研究显示,他们保留中华马姓氏对族群的凝聚力非常好,同时也看到海南岛虽与侨乡广东,福建省比较,人口并不多,但海南人的海外华侨是人口比例最高的。
他认为,上述家族聚会是非常有意义的,这可以让家族成员了解祖先的历史,知道自己的根是来自海南岛,有兴趣者也可以在日后到海南岛寻根。
太平海南会馆理事长陈世策说,希望这是胡申马家族的凝聚起点,也希望其他海南穆斯林的后裔也举办类似的聚会,促进情谊,并探讨更多有关海南后裔的史记。
峇登仍保留海南穆斯林祖屋
太平文化协会会长马燕图指出,峇登至今仍保留著一间海南穆斯林的祖屋,该屋结构完好,住著该家族第六代人,是珍贵的遗产。
他认为,百年前有许多中国人南来,海南岛马氏回裔在到来大马百多年后,仍然可以认祖归宗,是非常难得的。
胡申马的后裔聚会顾问拿督特美兹马说,目前年龄超过80岁的族人多属第三代,他们分居在大马各地,当中新加坡也有一百多人,他们都没有遗忘祖先的遗愿,一直保留着马的姓氏,令人鼓舞。
一些年长的出席者
胡申马在峇登的住宅,目前仍保留完好。
马燕图(右)赠送骏马图与拥有“马”字的字图,予胡申马家族代表特美兹(右二),左起是刘宝军、林秋雅及马清醒。
来源:sinchew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传播服务,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