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中文网讯】缅甸卫生部8月9日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8月8日晚8点至8月9日晚8点,缅甸全国累计12191人接受检测,发现新增新冠确诊患者3611人,累计确诊患者已达333127人;新增出院5902,累计出院已有249633人;新增死亡238人,累计死亡已达12014人。
从数据上来看,变异病毒引发的第三波新冠疫情,6月、7月是高发期,确诊率、死亡率持续飙升。进入8月后,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有下降的趋势。有人认为,这是缅甸全国防疫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也有人认为,实际的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远不止官方给出的数据。
在包括东枝、腊戌在内的多个镇区,都存在不少确诊人员,他们自行检测,发现确诊后在家中自行隔离治疗。其中,有人康复,有人病重不幸去世。对于这部分数据,并不包含在官方统计数据中。
而在仰光,根据公益组织给出的数据,不少在家中不幸去世的人,去世后相关部门不会对他们进行检测,因此,尽管7月仰光多个火葬场外,遗体大排长龙,但官方统计的全国死亡人数,最多的也只有396人。
为了防控疫情,全国上百个镇区实施居家隔离政策,限行区域接近全国三分之一的地区。与此同时,全国公众假期延长至8月15日。目前这一连续假期已从最初的9天延长至33天。为了保证社会运转,缅甸的银行、超市和服装加工等企业不在这一假期范围之内。
尽管实施全国放假、实施居家政策,但不少镇区的确诊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为什么明明颁布了防疫政策,但仍然有这么多人确诊?
有人说,虽然当局发布了防疫禁令,但实际上,即使是在实施居家隔离的地区,仍有不少人随意上街,甚至还有人不佩戴口罩。防疫政策执行实施力度较差。
与此同时,在缅甸国内有四种变异病毒肆虐的情况下,部分地区仍有示威活动。虽然大部分示威者都佩戴口罩,但仍有一小部分人没有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口罩。与此同时,示威人群并没有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一旦示威者中有病毒携带者,一群人都有可能遭殃。
此外,近期,全国多地加强疫苗注射工作,增强民众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虽然加强疫苗接种工作,但我们都知道,疫苗的保护力有限。即使接种了疫苗,也有可能确诊感染,只不过疫苗让我们的身体增强了抵抗力,降低了重症的风险。不管是无症状、轻症还是重症,一旦确诊,都有传播力,都有可能传染其他人。
缅甸疫情在继续,多地又爆发山洪,缅北多地战事不断···灾难接二连三地来,让本就贫困的民众毫无招架之力。他们有的人无力支付房租,只能搬到路边暂居;有的人面临食物短缺的困难,又找不到工作,每天只能靠点清粥度日···
一边是不断增加的确诊、死亡人数,以及受苦受难的民众,一边是接连示威的人群···我们痛心,但似乎又无可奈何。哭也哭了,骂也骂了,那么缅甸未来的防疫工作,会走向何方?
有人说,缅甸应该学中国紧绷式抗疫,发现确诊后第一时间进行严格封锁,同时进行全民大排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染链。
对此,有人反驳称,中国模式的抗疫方法,需要很强的国家实力,以及很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全球除了中国外,没有几个国家能够做到,更何况还是医疗条件落后、医护人员短缺、国家经济实力较弱的缅甸。所以,实力不允许缅甸进行中国式防疫。
也有人说,缅甸应该学英国“躺平”式抗疫,在七成人口注射新冠疫苗的前提下,彻底恢复社会日常运行,撤销一切封锁、口罩、旅行禁令、社交距离等防疫限制措,加速实现“全民免疫”。
对此,也有人反驳称,英国式的防疫,是大面积接种新冠疫苗,关键在于减少重症和死亡人数。关键在于大规模接种疫苗,但这对缅甸来说,无疑困难重重。
缅甸本身没有疫苗研发生产能力,疫苗来源于国际社会的捐赠以及本国购买,疫苗数量着实有限。截至目前,缅甸的疫苗接种率较低,要想进行英国式抗疫,对缅甸来说,也是难上加难。
人命无价,用人命去置换“经济发展”,是一种冷酷。但没有经济发展,代价也是巨大的。毕竟,没有收入,对缅甸穷苦民众来说,也是残酷的。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能够行之有效的防疫政策,自然也不尽相同。当下,病毒仍在不断变异,但缅甸国内的经济因此陷入停滞,而医疗资源并没有增强,因此,当下的形势让人忧心。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戴好口罩,做好防疫措施,尽快接种疫苗,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还活着,我们就能创造下一个奇迹。
您觉得,缅甸应该走什么样的防疫道路呢?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