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程坤同志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特别是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时,他不由想到了云南易地扶贫搬迁的点点滴滴……
“走过怒江的峡谷缝隙,翻过边境地区的山山水水,啃下乌蒙山区这块‘硬骨头’,看着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百万贫困群众‘挪穷窝’开启城镇新生活,这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当你的梦想成为信仰,你的人生自然自带光芒”。
程坤同志是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易地扶贫搬迁处处长,也是省发展改革委践行易地扶贫搬迁这个全委“头号政治任务”中的一员,和全委干部职工在云南“百万大搬迁”中把初心使命融入贫困群众“搬出大山”的梦想,在云岭大地创造易地扶贫搬迁“云南奇迹”。
“百万大搬迁”既是情怀,更是使命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百万大搬迁”的规模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浩大工程,具有“四个最”的特点:政策性最强、工作链条最长、搬迁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在程坤同志脑海里,他乐观地憧憬着贫困群众“搬新家、展新颜”的美好画面,同时也倍感压力,思考着如何按时交上让各级放心和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
“一张蓝图绘到底”。工作经验丰富的他,深知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把委党组的决策部署精准转化为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了《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坚决打赢新增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方案》等涉及资金计划、建设管理、后续扶持等系列重要文件,搭起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体系。
“瞄准目标加油干”。在易地扶贫搬迁处每间办公室的墙上都挂着一幅《云南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分布示意图》,同志们就在这张图下,一起研究政策、起草文件、制定方案、下达资金、定期调度、挂牌督战、监管巡查,推动2832个集中安置点工程项目落地落实。
挂图作战
群策群力立下“军令状”。在处里面,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完不成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愧对使命、愧对人民、愧对历史!”“军令状”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魄力。未知的路,靠信仰前行!推动工作,离不开实干苦干。程坤同志带领同事们一起谋划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网格化责任体系,拟定了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问题清单制、挂图作战制、按月调度及工作会议制、情况通报制、“双点长”制、督导稽察制、成效考核制、约谈工作制、执纪问责制、阳光工程制等“10项工作制度”,推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承包,协调大型国企同重点州市签订建设合作协议,投入施工力量20多万人、施工机械2.4万台……
越是艰险越向前,推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2018年,是云南易地扶贫搬迁最具挑战的一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规模从65万人激增到近100万人,加上同步搬迁,累计搬迁150万人。一方面要加快存量搬迁任务的推进,另一方面要统筹新增任务特别是城镇化安置任务的工作。面对新增任务和挑战,没有“加速度”就完不成任务。
始终把责任放在心中、抗在肩上。如果心中没有“人民”二字,你不可以想象一个人能冒着泥石流、滑坡和塌方等危险,穿行在怒江大峡谷、乌蒙山区和滇西边境。为了摸清情况,把实际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在一线,程坤同志跑遍了各个安置点,慢慢变成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活地图”。
带头啃下“硬骨头”。怒江州作为全省贫困程度最深也是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最重的州(市)之一,2018年面对消化存量任务和新增6.3万新增任务,怎么推进建设任务,始终是省委、省政府最为牵挂。程坤同志和同事们放弃国庆假期,用7天时间到怒江州4个县的21个安置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期间面临美丽公路建设和滑坡等情况,一早出发全天工作晚上碰头,共同商议当天所见、所闻、所思,与当地人员一起破解工程建设面临的原材料运输难、用工不稳定、选址调整等困难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推进工程建设。
程坤同志在贫困群众家中调研
上下衔接,千方百计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19年,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一年。为精准解决搬迁安置后的上学、看病问题,统筹解决学校、医疗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程坤同志一个月内三次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汇报,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1亿元用于大型安置区教育卫生补短板项目建设,占全国资金总量的三分之一。
为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到心中有数,程坤同志带领同事深入14个县(市、区)31个集中安置点,入户走访198户,召开42场座谈会,向630余名干部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把调研成果充分融入《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方案》,确保群众不仅要“搬得出”,更能实现“稳得住”。
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程坤同志带领同事们同步加快安置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安置区党建引领和社区治理,重视就业帮扶和产业发展,完善社会兜底保障。目前,全省安置区共新建幼儿园95所、学校60所、卫生室(服务中心)290个、活动室2248个、便民超市175个近20万适龄学生无一人因搬迁辍学;组建基层党组织1676个,村(社区)委员会120个,各类组织2480个,形成党建引领搬后治理的良好局面;设立就业服务站650个、窗口478个,实现转移就业55.79万人,有劳动力搬迁家庭户均就业1.95人;在安置区周边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59个,建设扶贫车间211个,实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全省30.6万搬迁群众纳入社会保障,特别是把城镇安置的5.8万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到城市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镇雄县呢噜坪安置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作为青年人,能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投身脱贫攻坚这项伟大事业,我发至内心的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夜色寂静,月色朦朦,万物在静谧祥和的夜中安然入眠,可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大楼还闪着明亮的灯光,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指挥部的同志们还在挑灯夜战。程坤同志低头、蹙眉,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奋笔疾书。两年七百多个日夜,这样忙碌的夜晚已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白天,辗转奔忙于各个安置点,协调、动员、督促;夜晚,写材料、作总结、思索下步工作走向……
2020年,伴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声,程坤同志围绕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牵头负责福贡县、会泽县、宣威市、澜沧县、丘北县5个县(市)脱贫攻坚省级挂牌督战,全委共派出督战人员1000余人次,召开专题会议50余次,做到真督实督,确保5个县(市)如期脱贫摘帽。特别是作为怒江州福贡县督导组长,他带领29名其他部门同志克服落石滑坡、山高路远的困难,深入到福贡最偏远的乡村、深入到群众中去蹲点宣传动员,经过连续35个日夜奋战,按时完成任务,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圆满收官打下基础。
五年来,为确保如期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像程坤同志一样的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每位干部职工积极投身这一伟大事业,时刻保持不畏艰辛、实干苦干的精神状态,以过硬的忠诚、过硬的本领、过硬的作风塑造了“忠诚担当、心系人民、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发改精神和发改力量。云南易地扶贫搬迁所有安置住房100%完工,配套设施100%完工、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100%入住。全省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679亿元,建成2832个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集中安置区和24.5万套安全稳固的安置房,百万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脱贫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之脱贫奇迹。
昭阳区靖安新区全景
脱贫攻坚不是终点,乡村振兴正在路上
“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个光荣的荣誉,但我深知:我只是千千万万从事脱贫攻坚工作的普通一份子,是全委全体参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普通一份子。”程坤同志的感言发自肺腑,令人深思。
汇溪流以成江海,垒方土以成魏巍。在云南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云南“百万大搬迁”必将带来云南百万人的命运突围,留给未来无数种可能。我们荣耀于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巨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进、艰苦奋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还需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