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挝媒体报道,2025年11月17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银行(老挝央行)行长本坎·沃拉吉女士,在第九届国会第十次会议上披露了2024-2025年商业银行审计结果。通报显示,老挝银行业挪用公款、非法采购等违规问题尚未彻底解决,4年间造成巨额损失。
核心数据:668亿基普损失,仅追回150亿
2021年至2025年期间,老挝银行业共发生181起挪用公款案件,总损失金额达66,858,070,604.55基普。
截至目前,仅追回15,348,582,920.71基普,追回比例仅为 22.96%。相关责任人已受到纪律处分,其中一级惩处311人、二级惩处232人、三级惩处31人、四级惩处46人,累计820人受罚。
三大违规问题突出,银行体系存隐忧
1. 挪用公款频发:员工道德与内控双缺失
本坎·沃拉吉指出,挪用公款问题频发的核心原因是员工资质不足、道德败坏,以及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尽管老挝央行多次强调依法处置并要求定期报告,但此类违规行为仍未杜绝,具体挪用方式和细节尚未公开。
2. 非法采购、贷款超限:违规成本低于利润
尽管2024年已成立采购委员会并出台严格规定,非法购置、租赁设备车辆的问题仍未解决。乌多姆赛分行和农业促进银行因相关违规被记录在案,已被要求提交整改计划。
贷款审批方面,单一客户贷款不得超过一级资本25%、关联方贷款不得超过50%的规定,仍被部分银行突破。部分银行因大额贷款利润高于罚款而轻视处罚,对此《银行法》已新增规定,要求超限银行必须制定增资计划。
3. 贷款担保风险:重点项目还款违约致央行承压
老挝央行为国家重点项目公司提供的贷款担保,正面临显著挑战。不少相关公司未能履行还款义务,导致央行被迫承担贷款利息。尽管债务回收情况有所改善,但仍未达到预期目标,给银行体系带来潜在风险。
央行出台整改措施:强化监管并追损
针对上述问题,老挝央行明确了多项整改方向: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领导指导,强化员工教育提升职业素养,完善管理机制筑牢监管防线,同时持续监测并追回过往损失资金。各银行也被要求加强员工培训、完善内部流程、强化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