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老挝农林与环境部(简称“农环部”)先后主持召开了两场高级别参与式磋商会议,分别审议华潘省稀土矿勘探及加工项目和赛宋本省多金属矿勘探加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事宜。此举系统体现了老挝政府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战略思路,凸显其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
华潘省190平方公里稀土项目启动
8月18日,农环部与华潘省政府共同主持稀土勘探与加工项目环评磋商,该项目位于华潘省,勘探开发范围达190平方公里。稀土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原材料,其开发必须在经济收益与生态可持续之间取得平衡。
会议组织中央和地方多个政府部门、企业代表及环境专家,对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估。会议强调须全面执行国家环保标准,采用国际先进工艺以控制放射性污染,并建立贯穿项目全周期的环境监测机制。
赛宋本省多金属矿项目详情披露
7月24日,农环部就赛宋本省一处多金属矿开发召开同类会议。项目位于该省阿努翁县和隆昌县,总面积48.39平方公里,已正式取得经济技术可行性研究、采矿及矿物加工许可,总投资600万美元。
矿区以金、铜、锌、铅等多金属矿藏为主,其中黄金资源量预计121万吨,平均品位1.52克/吨,金属量为1834千克。项目全周期20年,含1年建设期、17年运营期和2年闭矿期。设计日采选能力均为1000吨,年产量约24万吨,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
规范化、程序化环境治理体系逐步成型
两次磋商会议采用高度一致的多边参与和专业评审模式,与会者涵盖中央及地方政府、环境专家与实施企业,通过质询与论证确保项目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和长远发展目标,反映出老挝在环评管理领域已形成标准化、成熟化的运行体系。
农环部明确要求开发企业严格履行环保责任,尤其在生态敏感区域如农田、耕地等须规范操作,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全面落实环保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对自然及社区的影响。
从多金属到稀土项目,老挝通过高规格、同模式的环评磋商,向市场传递明确政策信号:在积极引入矿产资源投资的同时,所有开发活动必须纳入严格环境监管框架,坚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民众长远福祉。这一系列动作为战略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成为老挝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