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荆楚流韵。2025年10月15日至21日,应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邀请,由老挝国立大学语言学院副院长坡赛、全国妇联培训中心主任珊、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司副司长坎空、国立艺术学院副院长阿努林、文化和旅游部计划合作司双边处处长提沙瓦等组成的老挝文化交流代表团一行9人,圆满完成在鄂为期七天的友好访问。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相遇,更是一次文明互鉴的实践,"知音湖北"的千年文脉与"澜沧风情"的独特魅力在此交相辉映,续写了中老友谊的动人篇章。
	 
 
	10月15日晚,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罗罡等中方代表在武汉会见代表团并共同出席欢迎晚宴。罗罡代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老挝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湖北作为长江文明重要发源地、楚文化摇篮的深厚历史底蕴。她指出,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不仅是内陆开放新高地,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文化和生态资源大省。近年来,湖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打造"知音湖北"文旅品牌,围绕"知音湖北,大美长江"等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旅推广与国际交流活动,全面展现荆楚文化的时代魅力与长江文明的当代活力。她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与老方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旅产业发展、青少年文化交流、非遗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共同书写中老人文交流的崭新篇章。
	晚宴期间,双方在友好氛围中互赠礼品,表达对彼此文化的尊重与情谊。
	老挝国立大学语言学院副院长坡赛代表老方对中方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深情回忆道:“这其实是我第二次来到湖北。早在2006年,我就曾到访过武汉。近二十年后故地重游,湖北尤其是武汉的城市面貌和现代化发展速度让我感到震惊。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他进一步表示,此次访问是落实老中文化合作共识的重要一步,老方期待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现代化发展成就,为今后双方在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此次行程精心设计,以文化为纽带,让代表团深度领略湖北的多元魅力。在武汉,代表团漫步湖北省博物馆,于编钟与楚简间聆听历史的回响;登临黄鹤楼,于诗词胜境中感受"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境;老挝作家戛乔与本地学者偶遇,即兴交谈,虽语言各异,却在文明对话中达成情感共鸣。漫步百年商业街江汉路,在历史建筑与现代商肆中感受城市的脉动;夜游两江四岸,在现代光影中读懂这座城市的活力。
	往武当山,代表团穿行于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于紫霄宫前体味道教文化的深邃底蕴。山道途中,成员与登山游客相视而笑,互致问候,亲切自然。老挝国立艺术学院副院长阿努林感叹,黄鹤楼与武当古建所蕴含的东方美学,与老挝文化遗产遥相呼应,深化了对亚洲文明共通性的理解。
	至宜昌,代表团在屈原祠前肃立瞻仰,感受穿越千年的家国情怀;面对三峡大坝的雄姿,无不为现代工程伟力心潮澎湃。行程结束后,老挝文化与旅游部官员提沙瓦动情地说:“这些天的所见所感,让我们更加确信,老中友谊早已深植于心。湖北人民的真诚友善,就像老挝清香的占芭花一样,令人难忘;像湄公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此次访问的成功举办,为持续深化的鄂老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此行加深了他们对湖北的了解,也更坚定了传承老中友好的信念。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双方将在历久弥新的传统友谊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文旅项目创新发展,促进艺术精品互鉴交流,加强非遗保护经验共享,深化青年一代往来互动。让"知音湖北"与"澜沧风情"在新时代的交流合作中迸发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巩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山河不远,知音常在。这场金秋时节的相聚,既是深厚情谊的见证,更是美好未来的启航。中老友好的薪火,必将在新一代的携手同行中传承不熄,熠熠生辉。
	来源|湖北省群众艺术馆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