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亮出文化名片:三大世界遗产引关注
蓬马翁萨副部长在主论坛发言中强调,老挝始终将文化遗产保护置于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目前拥有琅勃拉邦古城、瓦普神庙、川圹石缸平原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更值一提的是,老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斐然——2017年"拉族芦笙音乐"、2023年"传统低地稻作智慧"及2024年"老挝传统圈舞"相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2025年,老挝正积极推进甘蒙省石林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有望实现自然遗产"零的突破"。
文化经济双轮驱动 创新合作成关键词
论坛期间,蓬马翁萨重点阐述了老挝文化经济融合发展战略:"文化不仅是民族之魂,更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引擎。"她以老挝文旅产业为例,指出通过创意赋能传统工艺、活化文化遗产,已创造大量稳定就业岗位。数据显示,2024年老挝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较十年前翻两番,成为东盟地区文化经济融合典范。
香港-东盟文化走廊建设提速
作为论坛东道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将设立10亿港元"亚洲文化创新基金",重点支持包括老挝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项目。香港文化事务署署长表示,计划2026年前开通香港至万象直航文化专线,打造"非遗文化体验之旅",深化两地文创、演艺、数字文化遗产等领域合作。
本届论坛特设"文化遗产数字化"专题研讨,老挝团队展示的琅勃拉邦古城3D全息复原技术引发业界关注。据悉,中老两国已就"数字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计划"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华为技术团队将参与老挝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背景链接
亚洲文化合作论坛自2003年由香港发起,现已成为亚太地区最高规格政府间文化对话平台。老挝自2011年连续参会,本次派出由文化官员、非遗传承人、文创企业家组成的15人代表团,携30余件传统手工艺品及数字文化项目参展。
来源|老挝国家广播电台、老挝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