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老挝副总理沙伦赛·贡玛西于11月12日在第九届国会第九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自2024年起,各类试点采矿项目已全面转入规范化管理体系,并完成了执行效率与成效评估。
矿业管理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试点采矿项目共涉及93家企业,涵盖铁矿37家、钾盐2家、原生金矿10家、伴生金矿31家及稀土矿13家,总占地面积为39,866.11公顷。
在项目转轨进展方面,已有35家企业顺利完成从试点向合法常规机制的转变,包括24家铁矿、7家原生金矿和4家稀土公司。另有18家企业已提交转制申请并进入协商阶段,涵盖8家铁矿、2家原生金矿、2家钾盐和6家稀土矿企业。此外,有7家企业未提交申请,2家申请退还项目,所有31家伴生金矿开采企业均被通知取消协议。

项目绩效评估显示,8家企业获评A级(优秀),17家为B+级(良好),43家为B级(中等),25家为C+级(较弱),虽未出现A+级(最优),但整体呈现中等偏上发展态势。
工业化战略明确三大重点方向
老挝工贸部部长马莱通·贡马西在2025年11月第九届国民议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未来五年工贸领域将聚焦加工业、能源与采矿三大产业。针对矿业工业化,工贸部制定了系统性发展战略:
在产业布局上,将优先开发具有较高发展潜力、市场竞争力及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矿产种类,同时限制或禁止特定原材料的直接出口,以保障本土加工环节的原料供应,吸引规模化投资。
在实施机制方面,将通过遴选合格投资者作为战略伙伴,推动构建涵盖上游开采、中游加工与下游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重点推进铝土矿、钾盐、铁、金、铜及稀土等资源的中下游产业发展。
在能力建设上,鼓励以合资形式加强与国有企业及本土企业的合作,促进知识、技术和管理的转移与吸收。同步推进专业人才培养,通过设定投资开发条件,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与创新能力提升,并支持国内中小企业参与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生产与供应。
在制度保障层面,将持续完善矿业立法,强化环境、社会与治理原则的落实,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管控,最大限度降低环境与社会风险。相关措施将在既有的《矿业开发公司评估七项原则》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与扩展。
改革与发展路径实现有机衔接当前矿业领域已形成“评估-转制-升级”的良性发展路径。试点项目规范化改造为工业化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产业链布局与
ESG管理机制的结合,将推动老挝矿业从资源开采向高附加值、可持续模式转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