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1. 区域合作背景
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与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家之间的重要国际水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关于澜沧江—湄公河客货运输协定》,中国有4个码头和老挝有5个码头被列入国际运输开放港口码头,具备开通跨境水运航线的法律和政策基础。老挝已生效实施的《水路法》鼓励和推动老挝国内外的个人、法人和组织通过公私联合投资、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水运,促进多种交通服务方式发展融合和互联互通,向现代化、可持续和环保方向发展。老挝国家鼓励公共和私营部门参与水运建设,做强做大湄公河水运。老挝国家鼓励航道领域先进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分析和应用人才的培养。
2. 交通运输条件
近年来,中老双方持续推进航道整治与港口扩建。其中关累港作为中国澜沧江最下游的国际港口,已发展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对外水路出入口;老挝的5个码头是老挝北部的战略性码头,可辐射琅勃拉邦、乌多姆赛等老挝北部经济发展区。
3. 市场需求
随着中老铁路通车及跨境贸易规模不断增长,传统的陆路运输已趋近饱和。中老之间的建材、矿产、农产品、机械设备等货物对低成本、大容量的水路运输需求日益旺盛。
二、重要意义
1. 提升双边互联互通水平
航线的开通将实现水路与铁路、公路的多式联运,形成中老之间更为高效、便捷的综合运输网络,助力老挝更好地融入中国与东盟市场。
2. 促进经贸合作
航线可直接缩短了陆路运输的距离、大大减轻了铁路的运输压力,大幅度避免了雨季对陆路的影响,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跨境物流效率,为中老双方的矿产、农业、建材、消费品等贸易提供新通道,进一步释放双边贸易潜力。
3. 助力老挝港口经济发展
老挝5个码头有望借此成为北部地区的区域物流中心,带动周边仓储、装卸、加工、金融等配套服务业发展,提升老挝境内“通江达海”的能力。
4. 服务区域战略与合作机制
澜沧江—湄公河航运是澜湄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航线不仅落实中老两国合作文件精神,也将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对接的具体实践。
5. 推动绿色可持续运输
水路运输在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中具有节能减排优势,有助于减少跨境物流对环境的压力,符合两国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交通领域的共同目标。
三、展望
未来,随着航线的打通、稳定运营和物流需求的增长,该通道有望进一步延伸,形成“关累—万象”水陆联运走廊,打造中老跨境综合交通新格局。同时,该航线也将为企业开拓更多国际航运合作、投资港口码头与物流区建设提供机遇。开通中老国际货运航线不仅是完善中老交通网络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促进区域联动发展、落实国际协定与合作机制的务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