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备受市民关注的西双版纳大桥危旧桥梁改造工程已全面完工,于9月25日下午4时正式恢复双向通行。作为连接景洪市江北片区和江南片区的交通主动脉,大桥的顺利通车,不仅让市民日常通勤时间大幅缩短,出行体验显著提升,更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大桥开通对我们来说真的方便太多了!以前从江北过来都得绕行清泉路,尤其是周末,堵车特别严重。现在直接过桥,省时又省心。”市民梁女士高兴地表示。
“我已经盼了很久,终于通车了!大桥展现新面貌,拍照也很好看!”市民刘先生笑着说。
西双版纳大桥位于景洪市国道219线,跨越澜沧江,始建于1999年。主桥为2×156米A型独塔双索面斜拉桥,全长600.24米,桥面总宽26.60至30.76米,是西双版纳的标志性交通设施和交通网络咽喉。
此次改造工程争取中央资金3000余万元,是一次对大桥的系统性“体检”与“焕新”。工程涵盖了更换全桥72根斜拉索、7号墩承台防护、更换216个支座、重做伸缩缝、重铺桥面沥青以及主塔主梁涂装等核心内容。
“自5月6日24时封闭交通以来,各参建单位在景洪公路分局的统筹协调下,克服了工期紧、施工难度高、雨季与高温交织等多重挑战。为抢抓进度,项目采取‘两班倒’连续作业模式,施工高峰时段有60余名建设者同步奋战在施工现场。”景洪公路分局副局长张天魁介绍。
斜拉索更换是本次工程的最大难点。单根斜拉索最长179.77米,重达10.9吨,张拉力高达540吨。面对塔内空间有限、大型机械无法作业等限制,西双版纳公路局、景洪公路分局牵头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监控等参建单位开展技术攻坚,创新采用桥面放张旧钢绞线的施工方案,最终于8月20日顺利完成全部斜拉索更换任务。新钢绞线强度由1770MPa提升至2000MPa,安全系数由2.0提高至3.0,极大增强了桥梁的结构安全性。
澜沧江畔,改造后的西双版纳大桥以全新姿态绽放光彩:象牙白的主塔配以流光的橘金色斜拉索,宛如拨动的琴弦,奏响城市发展的新乐章。如今的西双版纳大桥,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枢纽,更是这座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生动注脚。它既显著提升了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也为市民和游客增添了一处亮眼的打卡胜地,成为澜沧江畔一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
记者:廖丽玲 鲁鹏
部分配图:刘超平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