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画卷绘就
乡村振兴新图景
曼南坎村委会隶属于景洪市勐龙镇,距镇政府3公里,有耕地2177亩,林地3172亩,经济来源以种植橡胶、反季节蔬菜及边民互市贸易为主。全村共有农户488户2338人,设党支部5个,有党员42名,全村分成5个网格小组。

近年来,勐龙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深耕精神文明建设,2025年勐龙镇曼南坎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镇”,成为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的典范。
铸魂育人,培育文明新风尚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曼南坎村创新理论宣讲形式,组建理论宣讲队,党员干部通过“小板凳课堂”“田间地头微宣讲”等接地气的方式,将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送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0场次,覆盖群众4880余人次,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奋进力量。
在道德建设方面,曼南坎村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家庭”“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一批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先进典型。通过设立“好人榜”、举办道德讲堂,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全镇共评选文明家庭32户,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人、户户争创文明户”的生动局面。
文化滋养,厚植精神家园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也是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曼南坎村立足本地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组建“曼南坎舞蹈队”“傣锦参观室”等民间文艺队伍,常态化开展非遗展演、民俗节庆、文艺汇演等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盛宴。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支撑”,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环境提质,绘就生态宜居画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文明的底色。曼南坎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工作,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村庄清洁常态化、制度化。为建设绿美乡村,曼南坎村召开村民大会,对全村私搭乱建、残垣断壁、破旧房屋全面摸排,根据各户不同情况,因户制宜,分类实施。共拆除围墙约6千平方米、彩钢瓦约4.5万平方米,规整庭院800多平方米,道路扩建约15公里,改厕488户,同心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通过党员示范户的带动,群众跟着干了起来,都自愿拆除全村围墙,为美化村寨让出了空间。同时,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志愿同行,凝聚向善力量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依托,组建1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200人。志愿者们活跃在政策宣传、助农增收、矛盾调解、关爱孤寡老人等各个领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5余件。
在乡村振兴一线,志愿者们化身“新农人”,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助力特色产业发展;党员干部带头参与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值;巾帼志愿者们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讲,弘扬家庭美德。志愿服务以“接力式”“覆盖式”开展,滋润着曼南坎村每一寸土地,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移风易俗,焕发乡村新气象
破旧立新方能涵养新风。以“深化移风易俗,建设心安村庄”为目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通过“红榜”扬善、“黑榜”亮丑,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自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婚丧嫁娶费用降低,群众人情债“减负”了,文明积分“上涨”了。
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曼南坎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擎,推动乡村实现“形”“神”“魂”全面提升。站在新的起点上,曼南坎村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文明建设新篇章。
来源:州委文明办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