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信息
联系我们
中-老信息网 磨憨 中-老{云南勐腊}磨憨磨丁经济信息网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电子商贸城
电话:13578111921
传真:15936500118
联系人:段成生 凌灵
邮箱:547776269@qq.com
网址:http://www.zgmh.net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嘎栋老街信息资询
赶摆招商13035985198普总
 
周边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周边信息 > 周边信息 > 全文

中缅边境上的三位邮递员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21/4/10 15:07:40    来源:云南省交通厅--德宏传媒集团全媒体供稿
分享到:

中缅边境线上,依山而居的人们,翻过大山还是大山,尽管时代变迁得很快,邮递员依旧是他们和大山之外联系的一条纽带。外出打工人的汇款、远嫁女儿的回信……40多年来,几代邮递员沿着芒市中山乡32.5公里国境线奔走,送出牵挂、带来希望。

胡国仓,芒市中山乡第一代邮递员,肩挑背负的年代,负重30公斤、徒步50公里往返送件;

胡江,胡国仓之子、芒市中山乡第二代邮递员,25年蹬着自行车走了20多万公里的国境线;

匡大由,芒市中山乡第三代邮递员,每周三天,骑着摩托车往返100公里的山路,至今仍在继续。

 

两代人的乡村邮路

上世纪70年代,胡国仓是当地唯一的邮递员,每天在中缅边境的山路里穿梭,一走就是两三天,一干就是30年。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邮递员受人尊重、让人羡慕,人们盼着邮递员来,不止是盼着那一份份电报、信件和汇款单,更盼望着与大山之外的连接。

 
退休后的胡国仓在自家院子里种玉米

退休后的胡国仓在自家院子里种玉米,“闲着老是心慌慌的,活动一下反倒舒坦。”胡国仓觉得劳动一下就当锻炼身体,晚上也好睡些。

胡江在18岁时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了“邮二代”,如今43岁的他,已经在父亲曾经走过的路上继续前行了20多个年头。

“一直走,一直走,路上看不到一个人!”胡江的父亲这样跟他说,害怕的时候就数数那些信件。直到自己走上了这条邮路,胡江才深深地体会到大山的寂寞,深夜大山里虽然虫鸣热闹,但常常让人感觉后背发凉。那时的父亲,每个月都要沿着山间小路,将60多斤的报纸、书信等用扁担挑起,翻过一座又一座山,步行两天两夜才能走完从勐戛镇到中山乡政府的数十公里山路,把邮件交到村民手中。

 
刚卸货完毕,胡江又帮客户查看物流单号

靠着双脚,胡江的父亲徒步走了30多万公里的山路。父亲总是对他讲:“肩上的那副扁担,是责任,是大家的希望。”胡江长得粗壮,讲到父亲时不禁脸朝一边,倔强的泪水在眼眶打转。

胡江当邮递员后,交通工具逐渐变成了单车、摩托车,山路变成了公路,路程也缩短了,但依旧不易。“遇到骑不了的地方,就连同单车、邮件一起扛着走,特别怕下雨天。”两天50公里打个回转,山里的雨说下就下。

做邮递员的20多年里,胡江跟四里八村的人成了好友,“远远的,我就看见大家等在村口,他们虽然是在等邮件,我知道他们也在等我。”胡江从裤兜里掏出手机,里面存着那山、那路、那些人。

 
中缅边境线上的中山邮政所

一个人,一辆摩托车

匡大由入行较晚,名字上的“由”字似乎注定与这份工作有缘,邮电所改制后,2010年,匡大由把中缅边境线上的中山邮政所承包下来。他既是投递员也是营业员,特别是脱贫攻坚以来,业务不断增多,他与村民的联系也更频繁了。村民们亲切地喊他“大由”,用大家的话来说,“只要大由在,就什么都有了。”

 
匡大由

3月15日,匡大由一边忙着帮村民寄土特产给在外省打工的亲人,一边回复客户的消息,忙得不可开交。

中山乡,是个典型的边境山区民族乡,全乡5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跨度大。即便5个行政村都已修通公路,但因交通成本太高,至今仍然没有任何快递公司来承揽这里的业务,邮政依旧是唯一的快递。

邮政所是一栋两层的平房,一楼被隔成5间,一间是综合服务台席和山间特产展示区,另外几间则用来储放报刊、快递、包裹,楼上是匡大由的家。有妻子帮忙,邮政所收拾得干净规整。

这几年,村民们学会了网上购物,每天都有几十件包裹,匡大由在墙上分门别姓标注出来,方便查找。

多年来,那辆摩托车一直陪着他风里来雨里去,把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山里还是摩托车方便。”匡大由双手扶了扶眼镜,咧开嘴角笑着说。

 
匡大由把包裹送到村民手中

匡大由骑着摩托车从邮政所出来,经过狭长的中山街,出了街子,就全是山路了。

今年44岁的匡大由已经当了10年的邮递员,100公里的山路他每周至少要走上三趟。

送件途中,遇到危险是常有的事。“走着走着,突然有东西砸在我头顶,回过神来才发现是一条蛇,脸都吓青了。”万幸的是,蛇没有对匡大由造成伤害,但他吓得一身鸡皮疙瘩。从那以后,他的摩托车上多了一把镰刀。

“手机逐渐普及后,现在的信件和报纸越来越少,但在网上买东西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了,送包裹成了我的主要业务。”匡大由说,特别是今年疫情反复,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没有回来,村里寄出去的土特产特别多,外面给家里寄的年货也挺多,比往年都忙。

3月16日,匡大由把包裹送到村民手中,“终于等到你啦,明天就可以试用咯。”收到包裹的大姐乐开了花。

时代变迁,近年来邮政业务还在不断拓展,匡大由也承接了诸如交管业务、代开发票、代征税款等业务。“乡村不比城里,有上下班时间,即便村民早早从家出来,到这里也很晚了,所以我的上班时间也不固定。”匡大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能帮他打个下手了。

100公里的山路来回跑,匡大由每星期要走三次,到了地方必须打卡,有时忘记打卡,不得不再跑回去一趟,那至少又要花费近3小时。

 
分拣出来的包裹

送邮路上的执念

70多岁的郭朝汉是一名景颇族退休乡村教师,教书育人了一辈子,报纸是他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

匡大由当邮递员的第一年便开始给郭大爷送报纸。每月定时的见面,让二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忘年交。

拿到报纸的郭大爷开心地像个孩子,赶忙从上衣兜掏出老花眼镜戴起,一字一句念了起来,生怕落下哪部分重要的新闻。念了几句,嘴巴习惯性地嘟囔起来:“好!好!我们国家强大了!”“我们国家的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了!”匡大由也会顺带把最新的消息说给郭大爷。每到这时候,郭大爷眼睛瞪大了,拉着匡大由给他多讲讲。

你一句我一句,不知不觉又聊了一下午。郭大爷反应过来,对匡大由说:“不早了,你赶紧回家吧,注意安全,下个月我等你。”每一次给郭大爷送报纸,匡大由都特别开心,他觉得这就是老一辈邮递员跟他说的“使命与责任”。

然而,他和郭大爷的故事永远地定格在了2019年的那个秋天。10月的一天,郭朝汉老人倒在了牛圈旁……但老人预定的报纸还剩下两个月,当最后一份报纸交到郭大爷家人手里的那一刻,匡大由眼圈红了,他心里空荡荡的,从此后,他的新闻和故事该讲给谁听呢?

2020年4月25日,匡大由收到一份法院传票。

“大石板村杨某欠了钱,法院发来传票,我辗转3次才把传票送到他父母手里。”到了村里,一时间看不到路人,匡大由打电话问杨某,“你家在村委会的哪个方位?”“记不得家里什么样了,十多年没回去了。”听到这话,匡大由如鲠在喉说出不话来。

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匡大由挨家挨户找了2小时。“眼前是一间破旧的木架房,歪歪斜斜的,感觉来场暴雨就能把房子冲垮,两位老人坐在堂屋做饭,衣服上还粘着泥。看到我进来,杨大爹缓缓地站起来。”得知传票的事,杨大妈终于忍不住大声哭了起来,不停用粗糙的手抹着眼泪。“儿子离家十多年,一直没联系上,盼来盼去却盼来这么一张纸。”一旁的杨大爹噙着眼泪,颤颤抖抖抬起手接过匡大由手中的传票,低声说:“我签!”

空寂的山林里似乎越发阴霾,一阵山风划过,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心里不是滋味,但也无能为力。他冒着雨,发动摩托车,任凭雨水落在摩托车后视镜上,打在自己身上。那天回家的路,匡大由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长。

10年,匡大由不记得自己送出过多少份邮件,但寄件人和取件人眼中那份期盼他永远记得。平淡的邮递生活还在继续,但不平凡的故事还在发生,匡大由总有停下脚步的一天,这份责任又将会被谁挑起呢?

 


上一篇: 【重磅】汪洋:提高“政治三力” 推动新时代统战工作
下一篇: 【关注】省政府批复!临沧技师学院来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以及立场。“信息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与“本网站客户微信号wxid_y4scjxy7h8il22”联系,本公众号可立即将其撤除。
扫一扫

扫一扫
老挝入境信息服务

服务热线
135781119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