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呼和浩特市医保局
如何帮助家庭分担失能老人的看护和照料重担,是众多失能老人家庭面临的现实困境,特别是在城市远郊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专业护理资源稀缺,让“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更加凸显。如今,随着呼和浩特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深入实施和不断升级,这束温暖的“守护之光”,正照亮越来越多失能人群的生活。
“经济压力小了,护理负担轻了,这政策真是暖到了心坎!”
家住远郊的张阿姨已经78岁高龄,因突发脑卒中,长期卧床不起,言语表达与肢体行动严重受限,还伴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每30天就需更换一次胃管。每次更换胃管,家属不仅要奔波联系机构,单次359元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2025年3月,家属了解到长护险政策既包含生活照料护理也包含医疗护理类服务,立刻为张阿姨作了申请。经过评估,张阿姨被确定为重度失能三级,专业护理带来的改变随之而来。现在,更换胃管,不仅具备医疗资质的护士会定期上门服务,而且费用也减轻了。
“多亏了长护险,在家就能享受这么好的服务!”张阿姨的家属由衷感叹,“经济压力小了,护理负担轻了,关键是老人的生活质量眼见着提升了,这政策真是暖到了心坎里!”
“我们都盼着小张来,长护险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赛罕区白塔村的李阿姨即将年满60岁,一次意外的摔跤导致她右腿股骨骨折,长期卧床让她的双腿失去了力量、无法行走。子女常年在外打拼,照料的重担全都落在年过六旬的老伴肩上。洗衣做饭、翻身擦洗,日复一日的辛劳让老伴疲惫不堪。
在一次村干部的走访中,了解到李阿姨家的困境,他们迅速帮忙联系了医保专员。经过专业评估,李阿姨被确定为重度失能一级,符合长护险的保障条件。很快,定点护理机构的专业护理员小张走进了这个小院。每月8次的上门服务,如同久旱甘霖。小张不仅细致地为李阿姨提供洗头、助浴、剪发、量血压等生活照料,还耐心引导李阿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陪她聊天解闷,渐渐驱散了老人心头的阴霾。笑容重新回到了李阿姨的脸上,老伴也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
“我们都盼着小张来!”李阿姨的老伴感慨道,“老伴儿精神头好多了,我这心里也踏实多了。长护险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服务提档再升级,专业守护更贴心
今年一月,呼和浩特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内容,优化整合基本生活照料项目和医疗护理项目,制定了导尿、造瘘、灌肠等6项专项护理,由具有医疗资质的护理机构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失能人员在家即可享受专业性较强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照护服务综合供给能力,探索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服务中心、卫生院纳入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开展已涵盖长护险失能人员上门护理服务和机构住养护理服务,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长护服务供给能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购买服务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构建起“城乡覆盖、标准统一、保障齐全”具有地域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险“青城模式”,累计1.69万人享受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基金累计支出近2.6亿元,失能人员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中国医保,一生守护!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人人有责!打击欺诈骗保举报电话:010-89061396,010-89061397;邮箱:jubao@nhs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