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第一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在海埂会堂举行
耿国平、王昭沛、邓瑞、胡陈兰4位省人大代表亮相“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集中采访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好声音”↓↓↓
省人大代表耿国平:95分钟→15分钟 一条建议推动口岸通关提速
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前沿,口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耿国平因工作原因多次经磨憨口岸出境到老挝,以前的“两地两检”模式通关效率较低,他说:“我的通关体验时间长达95分钟”。
为探寻通关速度慢的根源,耿国平多次实地调研,与众多相关人员深入交流、收集意见。在此基础上,他提出的《关于加速提升通关速度振兴云南经济的建议》,被省人大常委会列为2023年重点督办建议,其中推动中老铁路口岸实行“一地两检”模式事项还作为2024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云南省代表团全团建议提出,得到外交部等5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办理。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特别是国家层面协调中老双方商务、海关、边检等部门合作,使得两国旅客及货物通关速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如今,磨憨铁路公路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智慧口岸作用有效发挥,铁路客运“一地两检”通关模式相关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磨憨公路口岸人员通关速度从原来的95分钟大幅缩减至15分钟以内,成效明显。
耿国平表示,发展口岸经济是云南的优势和特色亮点。按照国家促进互联互通等6项措施的要求,云南口岸经济发展空间广阔。他建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合作重点,促进经济要素有序流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耿国平表示,自己将肩负政治责任和人民期望,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民意,发挥专业特长,为民代言、履职。
省人大代表王昭沛:何为“新”?看“锂”世界里的发展活力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代表通道”上,省人大代表、曲靖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昭沛给出了他的答案。王昭沛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通过引入新的生产要素、改变生产方式、优化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经济持续、高效、绿色发展的一种生产力形态,它代表了生产力的最新发展方向。
作为一家新能源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德方纳米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公司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坚持技术创新,深入开展清洁生产技术,积极实施节能降耗、低碳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工艺开发,坚持走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
“我们广泛吸纳和培养人才,组建了高素质的研发队伍,紧跟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预测行业和客户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前瞻性地布局研发项目,并构建了标准、高效、持续的研发体系。”王昭沛介绍,自上市以来,公司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1亿元,申请专利640余项,授权专利120余项。研发实力位居行业领先水平,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连续多年位居市场前列。
公司的核心产品纳米磷酸铁锂以先进的技术、优异的性能和稳定的品质广受行业好评。新产品磷酸锰铁锂填补了市场对低成本、高能量密度、良好低温性能的正极材料需求。另一新产品补锂剂,为锂离子电池提供了能够同时实现低温性能提升、前期续航保持能力提升、电池密度提升和循环能力提升的有效解决方案。
面对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遇到的堵点卡点,王昭沛给出了建议:为保持竞争力,企业要不断调整采购和生产策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带来的成本变化。在全球能源变革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新能源电池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企业需要持续的研发和创新投入,以突破技术瓶颈。
“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弘扬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优势,不断优化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持续推动行业的技术升级,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材料解决方案。”王昭沛说道。
省人大代表邓瑞:在边陲小城与世界“对话”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隔河相望。
“河口县拥有铁路口岸、公路口岸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沿边产业园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开发开放平台,具有明显的沿边优势、区位优势、开放优势。”省人大代表、河口县县长邓瑞介绍道。
作为全国先行启动建设的7个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之一,河口沿边产业园按照“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思路,规划“一园三片”总体布局(即河口片区、蒙自片区、开远片区),推动构建“3+N”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消费电子及其零部件、轻纺加工、东盟特色商品加工“3”大主导产业,配套发展有色金属及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物流、服务贸易等“N”个相关产业。
邓瑞表示,河口县始终秉持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产业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河口边合区)、沿边产业园河口片区建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24年进出口货值达250亿元,同比增长近52%;口岸出入境人数达57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30%。
具体来看,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推进沿边产业园河口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河口片区24平方公里范围均位于河口县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供水厂、变电站相继投入使用,建成可使用厂房面积近28万平方米,水电路网等各项条件日臻完备。
高水平实施改革创新。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改革开放持续迸发新活力,147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部落地实施。“一箱到底”“一车到底”两种运输模式和跨境公路、铁路、集装箱换装“三种直达”模式成功运行,货运通关时长压缩60%以上。
高质量推动产业发展。开展驻点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目前,园区共拥有市场主体1.7万余户。跨境联合招商迈出突破性一步,2024年新增外资经营主体12户,消费电子零部件、轻纺加工、东盟特色商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下一步,我们还将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跨境产能合作、园区体制改革和产业全链发展,锚定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构建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的目标砥砺奋进。”邓瑞掷地有声地说。
从末梢到前沿,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河口这座边陲小城正加速与世界“对话”。
省人大代表胡陈兰: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
六普是泸水市片马镇的护林员,也是世界上第五种金丝猴——怒江金丝猴第一张照片的拍摄者。
“来参加会议前,六普告诉我,从2011年拍到第一张怒江金丝猴的照片到现在,他已经先后有80多次与怒江金丝猴相遇了。在对六普的多次采访中,他说过一句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话:‘在大山里行走,是我的快乐’。”胡陈兰表示,这样的快乐对怒江人来说是一种自豪,因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分之四的面积在怒江州境内,而怒江人民一直守护着祖国西南边陲这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无独有偶,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的护林员李玉花,因为喜欢穿着用独龙毯做成的马褂巡山护林,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彩虹护林员”。在多年的护林工作中,李玉花也先后获评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
胡陈兰介绍,在怒江,像六普、李玉花这样的护林员有3.3万名,生态护林员政策的实施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也让他们成为守护美丽家园的主力军。
怒江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被学术界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这里既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四山夹三江”独特景观,也有独一无二的野水资源。近年来,怒江州提出了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的发展思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目前,怒江州种植林下草果111.45万亩,成为全国草果核心主产区,2024年草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1.8亿元,带动16.5万群众增收。种植咖啡3万亩,其中精品咖啡2万亩,综合产值达2亿元。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怒江州还大力发展户外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秘境怒江·户外天堂”品牌,目前,已探索推广了一批覆盖“山、水、陆、空”的户外运动项目。
撰文:杨萍 夏欣瞳 刘畅 娄新月 张琦敏 彭锡 杨吉娟 设计:陈洪涛 李亭亭编辑:郭小煜 李享 陈皓
本站编辑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