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云天化出口缅甸的化肥专列在云南临沧站完成卸车。这是大(理)临(沧)铁路开通后首批到达临沧的铁路货物。这标志着大理至临沧“公转铁”运输模式正式开启,中国面向缅甸方向物流方式新增铁路大通道。
这是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所取得的新进展之一。
“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定位新要求以来,全省干部群众牢记殷切嘱托,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愈来愈宽广的开放道路。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提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强同周边国家文化交流工作,促进民心相通。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云南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辐射中心魅力越来越大。
6年来,云南在建设辐射中心过程中,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各项工作成绩突出。
开放型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老经济走廊、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能力大幅提升。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并加快建设。2016年至2019年,我省货物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15.12%,2019年总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贸易伙伴拓展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以来,全省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长16.3%,2019年服务进出口总额96.97亿美元。面对疫情下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云果”乘中欧班列直运出口俄罗斯打响品牌,“云花”“云菜”海外市场需求旺盛,跨境电商等外贸新动能成长提速,周边国家与云南开展贸易合作的信心越来越强。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快速推进。来自南非、研究土壤生态和真菌学的彼特·莫蒂米尔因为攀岩而爱上多彩的云南,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研究中心教授。他把科研的全部热情献给了云南,也和云南同事将农业示范项目带到泰国、缅甸。更多来自泰国、智利、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并获得云南省外国专家“彩云奖”的科学家,也将真心真情献给云南,在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教育科研等领域无私贡献智慧。另外,云南成立了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等科技合作创新平台,与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合作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建设创新发展。截至2020年9月末,跨境人民币业务已覆盖全省16个州(市)、23个对外口岸,参与企业达3900余家,有力提升了全省贸易投资结算便利化水平。金融机构“走出去”“引进来”步伐不断加快。富滇银行到老挝合资设立老中银行,成为全国第一家走出国门、在境外设立附属机构的城市商业银行;截至目前,在滇外资银行8家(含1家外国银行代表处),数量在西部省区市中排名第3位。
人文交流中心情暖谊长。在“东亚减贫示范合作技术援助项目”中,由云南省负责的项目缅甸部分,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民生改善、机构能力建设、经验分享及技术援助与咨询等,减贫成果将惠及1481户农户6700余人。“光明行”公益医疗活动、先心病患儿救治为周边国家民众带去新的希望,成为我国对周边国家卫生合作的典范。特别是在当下的合作抗疫中,云南采取边境防控“五个管住”举措,全面切断境外疫情输入渠道的同时,向老挝、缅甸、越南等20多个国家捐赠价值3000多万元的防疫物资和设备,向老挝、缅甸派遣了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援建了核酸检测实验室,为周边国家携手抗击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是硕果累累的6年。由边陲到前沿,美丽、开放的云南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奋勇争先,交出亮眼成绩单。
这是互融发展的6年。云南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目标,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和而共生”成为同行路上最美的风景。(来源:云南网)